明治39年(1906年),牛罵頭地區(今臺中市清水區)遭受嚴重水患侵襲。此地位於清水區最易發生水災之處,紫雲巖右後側的橋頭寮溪與米粉寮溪會合點,為山洪暴發時的主要匯集處,每逢豪雨季節便威脅當地居民安全。幸經官民共同努力,興築水利設施,成功解決當地長期水患問題。此復舊碑即為紀念該次重要的治水工程而立,見證了臺灣日治時期官民合力興築水利設施的重要歷史。
此碑以花崗岩製作,尺寸約155公分高、62公分寬,採用陰刻碑碣形制,碑面刻工精細。花崗岩材質堅硬耐候,能抵抗海風與雨水侵蝕,適合海岸地區的氣候環境。
此碑具有重要的臺灣治水史料價值,見證了日治時期官民合力解決水患問題的歷史過程。碑文記錄的治水工程不僅反映當時的水利技術發展,更體現了地方社會面對自然災害時的應對智慧與團結精神。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4:00至下午11:00
●地址:紫雲巖觀音廟後花園/臺中市清水區大街路206號
●文化資產類別:一般古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圖書、報刊
●創建年代:明治39年(1906年)
●公告日期:2014年8月28日
●圖片提供:清水散步 吳長錕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