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包含三個主要史前文化層序:牛罵頭文化(4500-3400年前)、營埔文化(3400-2000年前)、番仔園文化(2000-400年前),以及歷史時期的荷治、清領、日治與光復以來的文化層序。界牆剝取物是從遺址中完整切取保存的史前文化建物牆面堆積層,展現了長達數千年的文化演變歷程,為了解台灣中部地區史前聚落發展和建築技術提供了極為珍貴的立體證據。
界牆剝取物規格為長430公分、寬190公分、高225公分,是一個大型的史前文化建物牆面堆積層。材質主要由土質與鵝卵石堆積構成。這個立體的文化層斷面清楚呈現了不同時期的建築層次和使用痕跡,從最底層的牛罵頭文化到最上層的番仔園文化,每一層都記錄了當時人群的建築技術和生活方式。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
休館日:每週一、端午、中秋當日休園
●預約導覽:拍瀑拉文化基地/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04-26222596
●地址:牛罵頭文化遺址園區/臺中市清水區鰲海路59號
●文化資產類別:一般古物;生活及儀禮器物
●創建年代:史前文化層序包含牛罵頭文化(4500-3400年前)、營埔文化(3400-2000年前)、番仔園文化(2000-400年前),以及歷史時期荷治、清領、日治與光復以來文化層序
●公告日期:2013年2月20日
●圖片提供: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蕭頌穎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