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水中社考古遺址

清水中社考古遺址

清水中社考古遺址位於清水社口尾與牛埔之間的沖積平原,介於大甲溪與大肚溪沖積扇間,地理位置為海岸平原的中央。這是一個大型聚落遺址。

遺址發現於1997年,自此展開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研究工作。1998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進行中小老師局部實習性的考古發掘工作。劉益昌於1997、2004、2008年在中社進行三次考古發掘,出土豐富的文化遺留和墓葬。近年來更有重要發現:2019年李作婷在社口尾地點進行搶救發掘,出土13具成人幼兒墓葬及稻米、粟、豆類等珍貴的生態遺留;同年劉克竑於清水中社遺址南社地點出土43具距今1500-600年間的人骨。

清水中社考古遺址作為清水平原的大型聚落遺址,其出土的豐富考古發現展現了史前聚落的完整生活面貌。遺址文化層深度約在地表下30-50公分,厚度約100-150公分不等,包含墓葬、貝塚、灰坑、水井等多種考古現象。

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尚未開放

●地址:臺中市清水區信義新村眷舍區一帶

●文化資產類別:直轄市定考古遺址;番仔園文化

●創建年代:金屬時代(距今2000-400年前)

●公告日期:2008年1月2日

●圖片提供: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