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牛罵頭考古遺址

牛罵頭考古遺址

牛罵頭遺址位於台中市清水區,是台灣中部地區重要的史前文化遺址。遺址的發現歷程相當有趣,最早可能在1937年興建清水神社時就已露出。1943年日本學者在日治末期正式發現並調查此遺址。1950年代進行了更詳細的調查工作,確認本遺址包含多個清晰的文化層序,包括具有繩紋紋飾的紅陶文化、黑陶文化,以及年代較晚的橙褐色方格紋陶器文化層,分別對應今日所稱的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和番仔園文化。

牛罵頭遺址雖非建築類文化資產,但其出土的文物展現了史前聚落的生活特徵和文化發展脈絡。遺址中發現大量不同時期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最具特色的是繩紋紅陶文化的陶器,器表飾有精美的繩紋裝飾。

牛罵頭遺址是台灣考古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遺址出土的繩紋紅陶期遺留具有期相代表性,是中部繩紋紅陶文化期相命名及代表性遺址。

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

 休館日:每週一、端午、中秋當日休園

●預約導覽:拍瀑拉文化基地/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04-26222596

●地址: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臺中市清水區鰲海路59號

●文化資產類別:直轄市定考古遺址;牛罵頭文化

●創建年代:新石器時代(距今4500-3400年前)

●公告日期:2006年5月30日

●圖片提供: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蕭頌穎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