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清水信義新村擁有跨越數千年的深厚歷史底蘊,其所在地位在金屬器時代番仔園文化的「中社考古遺址」平埔族社群的重要聚居地。日治時期的1927年至1949年間,日本政府在此興建「海軍第六燃料場新高支廠」的員工宿舍,供日籍員工及其眷屬居住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了這些原本的日式宿舍建築,並陸續安置空軍發動機製造廠、空軍降落傘修製場,以及兩者合併後的空軍第三供應支援處等單位的員工及眷屬入住,正式形成了眷村「信義新村」。
信義新村的建築群承襲了日治時期廠宿舍的基礎結構,經過戰後眷村生活的改造與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貌。這些建築物群自然形成了富有生活感的巷弄空間,大部分住宅的大門都設置有橫樑結構,各個區域之間由蜿蜒的街道相互連接,構成了完整的社區網絡。
原清水信義新村的文化價值遠超過一般眷村聚落,它是台灣多元文化層疊發展的珍貴見證。從史前時代的平埔族中社文化、日治時期的工業發展文化,到戰後的眷村文化,三個不同時代的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形成了極為罕見的文化資產。
●開放時間:
每周二~周日09:30~17:30(國定假日休假)
預約導覽:洽清水眷村文化園區FB
●地址:臺中市清水區中社路信義巷44號(臺中市清水區港區藝術中心對面)
●文化資產類別:聚落建築群;眷村
●創建年代:1927-1949年興建
●公告日期:2019年12月25日
●圖片提供:清水散步 吳長錕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官網